今天是 今日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党史网 > 党史研究 > 地方史 正文

6-第四节 开展政治攻势 分化、瓦解日伪军

2013-08-01 18:16:03

  继莱阳、莱东两县之后,各海区都普遍组织力量,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伪组织人员进行政治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43年11月,中共黄县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训练伪职人员,加紧摧毁伪政权。从12月下旬到翌年2月,先后4次组织训教伪乡长、伪村长和伪区公所工作人员120余人。在4个月中,共摧毁伪乡公所9处、伪村公所48处,处决死心塌地充当日军鹰犬的伪职头目6名。1944年1月至4月,掖南县在开展政治攻势、训教伪职人员斗争中,共摧毁伪区公所、伪村公所42处,取缔伪情报人员368名。4月至9月,黄县又先后5次组织训教伪职人员579名。每次都把伪职人员集中到根据地内,进行为期10天至20天的训练教育。栖霞县委于1944年6月和1 2月,分两次集中训教伪职人员400名。通过教育,伪职人员表示愿意“回心向善,立功赎罪”。有80余名随日军跑到烟台的伪军、伪职人员,在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政策的影响下,毅然反正,返回栖霞。1945年1月,蓬莱县组织训教了伪军伪职家属113人,发动他们到伪军据点做工作,在伪属影响下一个月中就有16名伪军弃暗投明,回到根据地来。

  在教育、训练伪组织人员活动中,各地还创造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好办法。如黄县县委、福山县委、招远县委和招北县委就创造了送“红”“黑”灯和建立“红”“黑”点记录簿的活动。1944年2月,为了在全县造成一种“当八路军光荣、当伪军可耻”的强大政治舆论,黄县县委和县政府利用春节农村挂灯的习俗,在根据地和游击区内,以村为单位普遍开展了送“红”灯和送“黑”灯的活动。各村公开或秘密地给抗日家属挂红灯,给伪军家属挂“黑”灯,以此给伪军家属施加压力,敦促其规劝自己做伪职的亲人,及早悬崖勒马,改邪归正。从同年春天开始,黄县和福山、招远等县,又开展了建立“红”、“黑”点记录簿的活动。为了监督伪军和伪职人员的行动,敦促他们多做好事,少做或不做坏事,各县都为伪军、伪职人员建立了个人档案和活动记录簿,将他们的行动随时记录下来。每做一件好事,就在记录簿上记一个“红”点,做了坏事就记上一个“黑”点。“红”点多了立功赎罪,“黑”点多了罪加一等。并定期通过喊话或捎话给他们及其家属,以此来分化和瓦解伪军、伪职人员。这一做法,给伪军和伪职人员很在大震动,许多伪军、伪职人员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自动退出了伪组织。另一种训练教育形式,就是开展“一封信”活动。即广泛发动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军民,向其做伪事、当伪军的父兄、子弟、亲戚、朋友、同学等写一封信,奉劝他们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把握时机,迷途知返,不做对不起祖国和祖宗的事。这种形式简便易行,易于被伪军、伪职人员接受,起到了动摇军心,分化瓦解的作用。

  开展伪属档案登记、召开伪属座谈会,也是分化、瓦解伪军和伪职人员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登记伪属的基础上,召开伪属座谈会,向他们申明大义,交代政策,敦促他们到日伪军据点和日伪机关去索夫寻子,把当伪军、任伪职的亲人追回来。据统计,1943年海阳县第十区,通过登记伪属和召开伪属座谈会,有65户伪属追回了1 3名当伪军的亲人。1944年2月至9月,黄县先后对727户伪属进行了登记和教育。到9月底,通过开展伪属索夫寻子活动,全县有119名伪军、317名伪职人员脱离了伪军和伪组织,回到人民群众中来。1944年7月,牟平县召开伪属座谈会,对82名伪属进行了政策教育。

  1945年4月,招北县委于日本的樱花节期间发起的“樱花攻势”很有特色,也很成功。具体做法是:在日军必定经过的交通要道上,用人工做成樱花布置成日本式的小花园,园内放上酒、鸡蛋,摆上一些装满食品的小布袋和日文宣传品,宣传品上的落款是“日本人民反战同盟”。19日,伪县长与日伪军一部乘汽车北上,路过沙沟马家村发现了“樱花园”。被地雷炸怕了的日军如临大敌,下车卧倒。待到弄清没有地雷后,日军官兵一涌而上,抢走了酒和食品袋,并把日文宣传品装到口袋里。最后,日军指挥官用日文写下了纸条:“东西收到了,谢谢!”“樱花攻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942年以来,烟台市各县军民对日伪军和日伪组织,持续开展的政治攻势,争取和瓦解了一批伪军、伪组织工作人员,摧毁了一批伪政权,有力地配合了胶东八路军粉碎日军“治安强化运动”和反“蚕食”、反封锁、反“扫荡”的斗争。

责任编辑:胡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