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党史网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正文

网络名博下丁家村见闻:双手加智慧创造农业奇迹

2016-10-26 16:41:55
龙口市的下丁家村精神展厅
龙口市的下丁家村精神展厅

  胶东在线网5月12日讯(记者侯嘉伟)一个海拔690米的砂石山区,上面大大小小耸立着36座山头,而两千多亩耕地也大部分分布在山坡上,当地将这称为“山是和尚头,光溜溜;地是一有层皮,乱石窝”、年景“十年总有九年旱,庄稼见种不见收”,也正是这样一个穷山沟,却被改造成山顶林、山腰果、山根梯田种粮食,五业俱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5月12日上午,“胶东红色文化”——网络名博烟台行来到位于龙口市下丁家村的下丁家村精神展厅,里面陈列的一件件近乎原始的农具,整齐有序的放在展厅内,只有看到这些农具身上一道道伤痕累累的“疤痕”,才能让人似乎看到当年下丁家人拿着如此简陋农具,用双手征服自然创造出的农业奇迹。

  双手加智慧创造出的农业奇迹

  下丁家村位于龙口市东南部,是一个海拔690米的砂石山区,全村方圆不过30里,却大大小小耸立着36座山头,纵横数十条山沟,山谷中纵贯一条泳汶河,8个自然村分别依山斜坐在山沟里,全村两千多亩耕地也大都分布在山坡上。

  新中国建立以来,下丁家人在时任党总支书记王永幸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兴修水利、整治薄地、绿化荒山,实行山水田综合整治,硬是把一个“山是和尚头,光溜溜;地是一有层皮,乱石窝”,年景“十年总有九年旱,庄稼见种不见收”的穷山沟,改造成山顶林、山腰果、山根梯田种粮食,五业俱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下丁家山地土层薄,揭开地皮就是乱石窝,而且一小块小块的支离破碎。当时人们曾开玩笑说;“咱这里的地太大——地头抽烟时,腚下坐一块,草帽子下面压一块,连牲口拉犁都转不过弯来!” 1956年冬,王永幸组织起一个青年突击队,开赴圈子村南崖一片地上。这片地5亩多,由高低不平的7块地组成。他们把一块块小地“破肚开膛”,先把表层土堆在一边,把大块石头撬起来搬到地沿叠成堰,把小块石头拣出来,将低凹处填平,最后再把堆在一边的地表土垫上。他们一鼓作气,苦干了十几天,终于将7块零碎小地联成了一块6亩零7厘的“大地”。这在平原地区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下丁家却是有史以来第一块平坦大面积的土地,被下丁家人自豪地称为“一大地”。

  第二年,“一大地”小麦亩产量由1956年的65公斤跃升到185公斤。有了“一大地”作样板,下丁家人向治理山坡、河滩地发起了进攻。实践中他们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大过罗”、“大开膛”、“大起大落”、“大改小”、“大削平”等一套具有下丁家特色的改造土地方法。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日子,下丁家人依然奋战在整修土地的工地上。石头和沙土冻在一块,他们就用手把冻块掰开,刮下石头上的泥土,再把石头一块块地拣出来。手冻僵了,就抡搞劈石头;手被石头砸伤了,就抬石头。每个人的手除了冻疮就是脓胞、血口、血泡和老茧,有的为了防止感染甚至将指甲拔掉了。原来的“大斜坡、阴阳膀”地逐渐消失了,出现了一层层整齐的梯田,近1.7万块零碎土地整成了1600亩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

  “绿色银行”成就三结合灌溉体系

  下丁家水源奇缺,自古以来是个“十年九旱、十年九欠”的穷山村,下丁家改造自然也是从水利建设开始的。他们依就山区地势,利用简陋的生产工具,从凿石打井到兴修水库、修建拦河坝,闯出了一条“三水归田”的治水之路,即山沟里修建水库、塘坝,蓄天上水;河边打井,挖地下水;河里修拦河坝,拦河里水。1957年春,建成了下丁家第一座水库,当年秋,500多名社员齐上阵,12项水利工程同时上马。1983年,下丁家又在凤凰山上修建一座蓄水30万立方的高山水库。

  当年冬季,水库开始动工。王永幸带领500多人硬是把140万块石料、5000吨水泥全部扛上了山。经过三个冬春的苦干,1985年春,高27.6米、长204米、底宽10米的钢筋混凝土砌石拱坝终于建成了,高山水库巍然屹立在凤凰山东侧。自此,山腰下800亩粮田、果园实现了自流灌溉。与此配套的54条浆砌1.5万米的地下输水管道、25座扬水站、55个大口井、7个地下塘井、8道拦河坝加上21座大小水库,在下丁家形成了一个山顶水库、山腰塘坝、山根大口井的三结合灌溉体系。这座气势磅礴、工程浩大、已成为下丁家村形象标志的高山水库被下丁家人自豪地冠以“绿色银行”的美称。“绿色银行”使下丁家世世代代靠天种田的历史基本结束。

  大陈家拦河坝顶凌合拢时,正值数九寒天,寒水砭骨。合拢口水深流急,一车土倒下去一眨眼冲得罄干溜净。这时,只听“卟通”一声,一个彪形大汉跃身跳进水里。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总支副书记张书勤。紧接着,王永伴、王中学等15名突击队员也一个个跳下水去。齐腰深的河水里,顿时立起一道人墙。大家先用装满泥土的麻袋堵水,又用石头和水泥砌坝,你上来我下去,轮番苦干了整整3个小时,大坝圆满合拢。他们用大干苦干的精神,先后建成了“三层楼”水库、连环水库、拦河坝、“三八”水库、高山水库等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水利工程,形成了一个三层楼式的灌溉体系:高山水库浇山岗庄稼,山腰水库浇山腰庄稼,拦河坝、水井浇山根河边地,上不去水的高耩地再修扬水站扬水灌溉。

   美国“粮食种植大王”的赞誉

  下丁家艰苦创业精神名扬海内外,得到世界上众多国家广泛赞许。一时间,来自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直奔胶东半岛这个小山村。据不完全统计,前来参观考察的国际友人涉及阿尔尼利亚、朝鲜、缅甸、加里曼丹、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匈牙利、法国等数十个国家数千人次,联合国有关部门和组织也来访过十余次。

  1981年,美国“粮食种植大王”韩丁来访下丁家。韩丁边看边记笔记,并不断计算什么。最后,他站在半山腰上的梯田边时,激动地说:“王先生,你们实在了不起。这样的山坡,在西方国家是不可能用来种植粮食的,你们却种了,还亩产一千多斤。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不会相信的。”此后,韩丁又先后两次来访。

  2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对下丁家的事迹作了专门叙述:“在这一时期(6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涌现出许多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生产队、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山东省黄县下丁家大队为改造恶劣的自然环境,提出‘以水为纲,山水田综合治理’的口号。他们劈山筑库,拦河打坝,把山上的水蓄积起来,从河滩到山顶修建了十多座水库,形成一个‘三层楼式’的灌溉网,将14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使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书中还评价说:“正是许许多多像下丁家和当铺地大队的农民,在国家遭受暂时困难的关头,以苦干、拼命干的精神,肩负起富强国家的重担。”

责任编辑:刘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