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党史网 > 党史研究 > 其他成果 正文

胶东革命历史事件:中共胶东最早党组织的诞生

2016-10-27 15:41:55

  【开栏的话】

  打开中国版图,望向山东半岛。胶莱河以东的区域,濒临黄海、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为京津门户。这个地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胶东。

  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历史性的特殊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极具特色的胶东红色文化。

  胶东英雄儿女在烽火岁月抛头颅洒热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争取民族大义和人民解放而担当奉献。他们是历史的荣光,同样也是时代的楷模。

  缔造于腥风血雨中的胶东红色文化,其核心是一种革命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奉献,思想开明,意志坚韧,大胆拓新。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林,它和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信念相一致,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渴求相呼应。正是它,引领着我们,走过苦难,走向辉煌。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时代,是需要有一股子精神的。以史为鉴,精神常存。

  《风云》专栏,主要记录了胶东地区及其主体烟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发生的大事。

  谨以此专栏献给胶东,献给烟台,这片贡献独特、奉献巨大的红色热土,这座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创新之城!

  第一篇:中共胶东最早党组织的诞生

  烟台海军学堂(后更名为烟台海军学校,简称海校),本是清政府创办的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因培养出众多的海军知名人物和爱国将领,而在我国近代海军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这里也是胶东革命的发祥地,胶东最早的共产党员和党小组都诞生于此。

  一、马克思主义在海校的传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烟台革命党深入到海军学堂的学生中散发传单,号召“同胞速举义旗,帮助民军逐出满清”。湖北军政府送山东的革命檄文等宣传品,很快传到海军学堂里。许多人激动不已,纷纷写血书表达革命决心,坚决支持革命党的行动。海军学堂的学生们普遍倾向民主革命,该学堂第六届83名学生毕业后,分配到海军各舰,这83名学生在辛亥革命时成为推动武昌起义的海军起义骨干,史称“八十三万”。第一届海军留日毕业回来的七十多名学生,史称“七十二贤”,其中三分之一是烟台海军学堂的学生,在辛亥革命起义的海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2年北洋政府设立海军部,烟台海军学堂直属海军部管辖。民国成立后的1913年,烟台海军学堂更名为烟台海军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该校初创时正处在新旧社会制度的激烈碰撞期。向往民主,追求科学与进步,已经成为大多数青年人的共同目标。1916年秋,李之龙(详见《先导》之“李之龙”)、郭寿生(详见《先导》之“郭寿生”)等一些进步青年考入该校,他们受社会上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海校的政治气氛空前活跃。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以李之龙、郭寿生等为代表的进步学生发动组织同学、校工、卫士和舰上士兵,冲破海校当局的阻挠,上街集会游行示威,书写标语,发表演讲,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是年秋,因海校当局处事不公、拒绝学生们的合理要求,李之龙、郭寿生等联合全级同学,举行罢课,历时五十余天。

  1920年春,李之龙和郭寿生不顾校方“不准学生阅读课外书报杂志、不准学生过问政治,不准学生与外界社会相接触”的禁令,在校内进步学生中秘密发起成立了“读书会”,组织会员阅读、讨论和研究《新青年》、《每周评论》、《俄国革命史》、《资本论入门》,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社会主义理论文章,广泛接触、学习和研究各种新思潮。

  为进一步寻求真理,探索革命道路,李之龙和郭寿生又以通讯会员的身份,秘密参加了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与邓中夏、罗章龙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取得联系,常有书信来往,获取了更多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这个研究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成立的最重要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组织。

  1921年夏,李之龙因领导学潮,鼓动海校学生、校工举行罢课、罢工,被海校当局开除学籍后,乘船赴沪。8月初,李之龙在上海结识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向他们介绍了烟台海军学校的情况,并推荐了思想进步的海校学生骨干郭寿生。

  此时郭寿生接替李之龙,在烟台海校读书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吸收一些进步青年学生和年轻水兵参加,组织指导他们阅读《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向导》、《中国青年》、《中国工人》和《平民之友》等革命书籍刊物,联系中国革命的发展与前途等问题,开展学习和研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烟台的广泛传播。烟台海军学校的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一直延续到烟台建党之后的1924年,为在烟台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奠定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基础。

  二、海校学生郭寿生成为胶东最早共产党员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扩大各地组织,领导各地党组织迅速开展各项工作。中共中央局首先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烟台,一大之后不久,驻沪的中共中央局为了解海军军运情况,根据李之龙的介绍,派邓中夏、王荷波先后来到烟台,找到仍在海军学校读书的郭寿生,向他了解海军学校、海军练营和烟台地方的情况,研究海军学校的工作等,并介绍郭寿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指定其负责烟台青年团的组织发展工作。

  1922年夏季,郭寿生被校方派到南京海军鱼雷枪炮学校学习。在这期间,他继续从事青年团的活动。在津浦铁路工人运动领导人王荷波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津浦铁路工人运动,并担任了南京市团委书记。为发动群众,他时常夜间过江,到浦口镇的工棚里和工人们谈心、开会,发动工人组织起来和反动政府进行斗争。1923年上半年,郭寿生由王荷波、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下半年,郭寿生在南京鱼雷枪炮学校修完预定的课程后,重新返回烟台海军学校继续学习,成为胶东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一面学习舰艇课,一面秘密进行烟台党团组织的筹建工作。他在发展党团组织工作期间,根据中共中央局的指示,开展海军革新的新海军运动。

  郭寿生创办并主编《新海军》月刊,引导海军青年讨论中国海军的兴革,传播海军知识,宣传进步思想,促进海军军人觉悟的提升。《新海军》月刊,登载进步学生的文章,反映海校学生和海军士兵的要求,宣传爱国反帝思想,深受青年学生和海军军人的欢迎,后因批判旧海军的封建腐败教育等问题,遭到北洋军阀政府和烟台海校当局的查禁。为继续推进新海军运动,郭寿生与进步同学曾万里又秘密在海校创立了群众性的社团——“新海军社”,仍以开展新海军运动为宗旨,团结吸引青年学生和海军士兵,并将其作为党团的外围组织。随后,“新海军社”组织迅速扩大,以烟台海军学校为总社,郭寿生为总负责人,先后在上海、南京、广州、福建马尾等地海军舰艇部队和海军学校建立了支社和分社,发展了大批社员,并制定《新海军社章程》,加强组织上的统一和团结。“新海军社”一时声威大振,成为我党领导下很有影响的全国性的海军群众组织。

  为及时得到中央局的指导,从1923年下半年以来,郭寿生经常与中共中央局保持联系,先后多次以“在云”、“名正肃”、“后知学生”等代号,用隐语写信向“钟英”、“郑容”、“中兄”、“容表兄”(均为中共中央局)汇报请示工作。是年冬,郭寿生接到陈独秀让王荷波写来的指示信,转达了陈独秀要了解烟台各方面情况的急切心情。郭寿生根据中央局指示信的要求,组织团员对烟台的军政界、教育、工商业、新闻、外交、宗教、民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全面调查后,书写出了长达万余字的《最近烟台情形》报告,于1924年2月9日,向中共中央局报告了烟台社会各界及烟台团组织活动情况。此报告经中共中央局阅后,认为“极有价值”,当年5月即在中央局机关报《向导》上以《烟台调查》为题,分5期全文连载。

  三、中共胶东最早党小组诞生

  1924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要求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根据这一精神,郭寿生、叶守桢等主动与国民党派到烟台办理党务的山东省党部负责人王乐平,以及烟台当地的老同盟会员崔唯吾等会商,秘密成立了中国国民党烟台市党部。郭寿生、曾万里和叶守桢等以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组织,郭寿生和叶守桢一起被选为国民党烟台市党部的执行委员,郭寿生还担任了宣传部长,并在海校成立了烟台市党部第八区分部。统一战线的建立,为烟台党团员的活动提供了方便。

  此后,郭寿生、叶守桢以国民党员公开的身份,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使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扩大发展到烟台的先志、益文、水产等各中等学校。他们在发展国民党地方组织的同时,秘密加紧革命宣传,开展共产党、青年团组织的发展工作。

  在中共中央局的关怀和直接领导下,烟台的党团组织发展很快。1923年冬,郭寿生在海校内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烟台支部,郭寿生任支部负责人。1924年,郭寿生先后介绍海军学校同学曾万里和叶守桢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年底又建立了中共烟台小组,郭寿生任组长,直属中共中央局领导。到年底,烟台海校有共产党员3人,烟台全埠有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十余人。中共烟台小组是胶东地区成立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共烟台小组的诞生,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胶东政治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体现和明显标志。

  1925年初,郭寿生、曾万里等学完舰艇课,离开烟台南下到上海的舰队工作。郭寿生将烟台的党团工作移交给叶守桢负责。叶守桢继续以海校为基地,开展烟台党团工作,组织革命活动,团结教育进步青年,指导他们阅读进步书刊,讨论时局和政治,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他还经常与广州的李之龙、上海的郭寿生、汕头的曾万里、香港的晚村、郑州的李震瀛等共产党人保持工作联系,通过多条渠道了解革命形势。在烟台国民党组织内部,叶守桢理直气壮地支持左派,发展革命力量,同国民党烟台市党部中搞分裂、排挤共产党的右派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1925年下半年,烟台海校发生学潮,叶守桢因领导罢课被学校开除学籍,离烟去沪。1928年,烟台海军学校南迁,并入福州马尾海军学校。烟台的党团工作力量被削弱,党团组织的活动暂时停止。

  烟台海军学校的革命活动,点燃了胶东革命的星星之火,为烟台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对烟台乃至胶东的革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烟台海军学堂原址

 
责任编辑:刘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