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党史网 > 党史研究 > 大事记 正文

中共烟台历史大事记第一卷(1919~1949)概述

2016-12-22 17:47:35

 

  中共胶东特委西进黄县后,以抗日武装为依托,首先创建了蓬(莱)、黄(县)、掖(县)抗日根据地。1938年8月,胶东特委以蓬黄掖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专署级的抗日民主政权——胶东区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蓬黄掖抗日根据地扩展为以大泽山区为中心的平(度)招(远)莱(阳)掖(县)根据地。后来又开辟和建立了牙山根据地、昆箭山根据地、艾崮山根据地、狮子山根据地等。在根据地内,各级党组织加强了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镇压汉奸、保护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法令。特别是北海银行和黄县圈杨家兵工厂的建立,对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具有重大意义。北海银行是掖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38年4月创办的,后来划归胶东特委领导,这是山东省唯一的一家人民银行。北海银行的创建及北海币在根据地内的流通,促进了胶东区经济的繁荣,保障了抗日军民的供给,有力地支持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黄县圈杨家兵工厂是由黄县“三军四路”兵工厂与“第三军”总部修械所合并而成,是山东省建立最早的人民兵工厂。以此为开端,到1941年胶东兵工厂就发展为5个厂,保证了胶东抗日军火的供应。在抗日政权建设方面,1938年12月中共胶东区委员会成立后,先后建立了东海、北海、西海、南海4个行政区,完善了县、乡、村基层抗日政权,胶东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巩固。

  1941年,侵华日军为了放手南进,配合其太平洋战争,极力推行“以战养战”、“强化治安”的反动策略,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经济封锁和军事“扫荡”。此时,继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之后,盘踞在莱阳、栖霞、牟平的胶东顽固派赵保原、蔡晋康、苗占魁等也配合日军的“扫荡”,拼凑“抗八(路)联军”,向东海地区大举进攻,妄图消灭人民抗日武装,摧毁抗日根据地。烟台市抗日军民在胶东区党委领导下,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反封锁、反蚕食、反扫荡斗争,并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组织了反对顽固派的斗争,发起了自卫反击战役。从1941年3月至7月,经过5个月的反投降斗争,胶东八路军收复了牙山根据地,巩固了大泽山、昆箭山根据地,打通了东海区与西海区的联系。

  1942年,胶东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日伪军出动大批兵力,在威海、文登、招远、海阳、莱阳、牟海、栖霞、蓬莱等广大地区,先后发动了春季、夏季、冬季三次大规模“扫荡”。在这3次“扫荡”中,日军不仅调用兵力多、持续时间长,而且战术更狡猾、手段更残忍,先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崂山惨案”、“牙山惨案”、“磁山惨案”、“雷山惨案”和“招远惨案”,大批群众被杀害。面对凶残的敌人,烟台市抗日军民没有被气势汹汹的日军所吓倒,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反扫荡中,胶东军区所属部队在烟台市境内执行化整为零、缩小目标、分区坚持、分散活动的作战方针,伺机歼敌。烟台市各县的地方抗日武装则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运用麻雀战、破袭战、地雷战、伏击战、联防战等战法,积极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军的连续“扫荡”,保卫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特别是海阳县民兵开展的地雷战和五虎村联防战,在反扫荡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1943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开始好转,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利,抗战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中国人民的变化。为了迎接战略反攻,胶东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加强了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建设“三三制”政权和拥政爱民等项工作,克服了经济困难,增强了军政、军民的团结。烟台市各县广大青年在保卫家乡的同时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胶东军区部队于1943年3月发起春季攻势,8月又发起秋季攻势,共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攻克和迫退日伪军据点150余处,胶东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责任编辑:党史研究院